半月谈评论员蓝
在中国加强打击虚拟货币交易投机行为的背景下,资本界和货币界的许多投机者正瞄准一个新的方向——非同质代币(NFT)。
NFT的全称是不可替代令牌,也称为非同质通行证。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,以NFT作为凭证来标记特定的数字资产,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潜在价值。其中,数字收藏领域是NFT应用最快的场景之一。
近年来,NFT,一个看似普通的马赛克头像、图片和视频的数字收藏,却频频卖出“天价”。全球最大的国外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累计销售额已经超过100亿美元,单个数字藏品卖到数百万美元的情况并不少见。
然而,在“天价”和火爆的背后,NFT有金融证券化的倾向,隐藏着大量的“敲门砖”和“老鼠仓”行为,投机、洗钱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开始发生。
在国外,数字收藏品NFT经常以虚拟货币交易,对其流通没有限制。一些投机者通过“天价”拍卖或与“内部人士”敲门炒高价格,利用NFT产品进行促NFT概念销牟利。为了赚取高额费用,一些NFT交易平台利用社交媒体炒作诱导用户不断交易,这已经演变成了一场“割韭菜”的骗局。
最近有国外买家试图拍卖NFT这个花了几百万买的数字藏品,却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现象,报价缩水近万倍。最后,他们成了“接收者”。
目前,国内NFT生态系统中大大小小的平台都在运营自己的业务,疯狂地“开拓”,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也参与其中。这些国内的NFT交易平台基本都是用人民币进行交易,很多平台并没有限制NFT的二次流通。
由此带来的风险不应该被低估。一些数字集合被拆分交易,打破了NFT的非同质性特征,这可能促使NFT相关业务演变为非法集资和证券发行等非法金融活动。
同时,国内NFT发行人和交易平台并未被强制认证发行人、卖家和买家的真实姓名,这为NFT领域的洗钱埋下了隐患。
如何引导NFT在中国健康发展,“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”应该是正确的做法。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,提高相关风险的预警、防范和化解能力。
近日,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、中国银行业协会、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出倡议,呼吁会员单位坚决遏制NFT金融证券化倾向,严格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。三协会从发行金融产品、提供交易服务、公开发行与融资、定价与结算、实名认证、投融资等方面对会员单位参与NFT项目提出了要求,旨在切断NFT的二级交易环节。
虽然国家对虚拟货币的风险防范有明确的规定,但对虚拟资产和数字藏品等衍生品的监管细则仍显不足。相关部门急需加大对NFT监管的探索和研究,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,避免恶意炒作NFT产品、借用NFT概念进行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。
一方面,文化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相关部门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,明确NFT作为数字馆藏的商业规范。另一方面,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,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。
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苗头,监管部门要果断出手,明确表态,及时向公众发布风险提示。作为一项新技术,区块链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。生态链各方绝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的“天价”利益而忽视长期的健康发展。谨防创新业务只会被炒作,不要让“蓝海”变成“死海”。
来源:半月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