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务自由这个词,在职场上已经火了很久,你经常可以听到各种造富神话:
谁谁谁买了股票,低价抄入,现在涨了很多倍,身价翻翻;又是谁谁谁辞职做公众号,现在身价已经上亿了;谁谁谁,抓住了风口,投资了比特币,半年之间暴富。
最终的结局,无一例外,都是实现了财务自由。但我要说的是,你只看到了 1% 已实现了的造富神话,不明就里地信以为真,你没有看到剩下99%
被“财务自由”忽悠了的年轻人。
1
结局不同但赌暴富的心态却相同
许多人喜欢给我讲孙宇晨的故事。
孙宇晨是 90 后,是一家创业公司老总,年纪轻轻,很早实现了财务自由。在他自传体的书《这世界既残酷也温柔》中,他是这样讲述自己的财富之路的:
比特币刚出现时,孙宇晨还在美国念大学,他就在朋友的带领下进入币圈。那时候,比特币尚未大众化,只是在小圈子里流通,价格也远远没有涨上去,才几美分,就可以买一个。
在朋友怂恿下,孙宇晨拿出三千多美元,买了很多比特币。三千多美元,不是一个小数字,但也算不上一笔巨款。结果半年之后,比特币突然在全球范围内被爆炒,单个比特币价格涨至八千多美元。
孙宇晨一夜暴富,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,由此,迅速改头换面,实现了财务自由。随后,他把挣来的钱投了一个创业项目,做直播APP,变身成创业者。
这是你所看到的孙宇晨的故事:
一个年轻人,抓住了风口,飞了起来,挣了钱后,又迅速投身于互联网创业大潮中。多励志,多令人振奋。
同样是赶风口,其它千千万万如你如我一般普通民众的故事,就一点不令人振奋了,反而令人悲伤。在天涯网贴上,我看到另外一种故事,懊悔凄惨的故事。
一个贫困大学生,毕业之后,辛辛苦苦工作,挣了十几万块钱,如果不出意外,过几年,再存点钱,借点钱,就可以凑个首付买房了。
比特币大潮来了,身边人都在谈论,说这是风口,是机遇,一定会再涨,要抓紧时间上车。每天都是“财务自由”、“炒币买房”、“上车”之类的词语在他耳边轰炸,很有诱惑力,他热血沸腾,冲动之下,拿出所有的钱,买了BCX币。
一开始涨很快,他迅速赚了几万块钱。这令他振奋,心想,既然是风口,为什么不加仓啊。于是他去找了金融公司,贷款一大笔钱,又加仓买入大量BCX币。
他很有信心,一定会继续涨。可随后,全球各个主要国家出台政策,开始打击炒币行为,各类假币货币应声下跌,BCX币跌得更惨,一夜之间,连同贷款和自己的本金都没了,亏得倾家荡产。
我毕业五年了,工资一发下来,就存着,省吃俭用,平常连饮料都舍不得买,才存下首付,这是我一个梦想。但这个梦想,不到半个月时间,就亏没了。
类似的有很多,一位韩国大学生,炒币,亏了 1.85 万美元,还不完,跳楼自杀了;一位 30 岁的韩国 IT
工程师,也是因为炒币亏空,房子都亏了,跳楼自杀。每一个造富神话的背后,都是有很多人坠入了深渊。
神话背后,一定有深渊。
多思考一下,为什么孙宇晨会成功,而这位贫困大学生亏得倾家荡产。
孙宇晨入场很早,在美国,他比国内绝大部分用户更早接触比特币,有更大机会买到低价位比特币,三千美元,也就是两万块钱,买来,即使亏了,这风险也承担得起。投资有度,风险可控,前景算不上明朗,但也不能说毫无希望,这个决策,是健康的。
那位大学生就不一样了,全部存款投入,后期还贷款加仓,根本承受不起丝毫下跌,风险太大。这根本就不是投资,而是赌博,和在赌场上希望一赌暴富的心态一模一样。
2
财务自由忽悠了很多年轻人
为什么我说“财务自由”被捧上天,忽悠了很多年轻人。因为它给年轻人带来的,就是这种赌徒心态:在极短的时间内,依靠不可控的方式,获得巨额财富。多可笑,一样可怕。
除了赌徒心态,人们对“财务自由”还存在两个很大的误区:
第一个:财务自由就是快速赚钱。吴晓波做过一个关于财务自由方面的调查。你认为,什么叫财务自由。绝大部分人理解的财务自由是:有了一定数量的钱,然后一辈子都花不完。当人们把财务自由理解成赚了一定数量的钱之后,“赚快钱”就会成为主流心态,无论用什么方式,先尽可能快地把钱挣到手。
而赚快钱,恰恰是毁掉一个年轻人最好的方式。
律师钱虹讲过一个故事,她手底下有一个助理小孙,从名牌大学法律系毕业,前途可期,她对他也很重视。可是小孙一门心思想挣钱,除了做助理,还兼职跨领域做了很多工作。又做公众号,又在朋友圈里卖东西。
他说:“我一定要趁年轻,多挣钱,尽早实现财务自由,就能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。”钱虹劝他:“哪有这么容易实现的财务自由,你打好基础,钱自然会有的。”他不听,着急赚钱。
律师行业门槛高,刚毕业的学生,必须经过一年实习,考核通过,才能独立接受办案子。一年实习期过后,所里和她同批实习的律师,考核都通过了,成为具有独立办案资格的律师;而他没有通过,第二年继续实习,拿着低工资,不能独立办案。
经济学领域有个词语,叫“机会成本”,意思是,如果你选择把时间和精力选择在某个领域,意味着要放弃在另外其他领域的投入。你想赚快钱,全部精力和时间分散在各个赚钱渠道,必然意味着你无法在某个领域深耕。
对年轻人来说,一夜暴富,和赚快钱,像犯罪一样可怕,你年轻,你可以考拼体力赚钱,但由于缺乏在一个领域深耕,没有形成知识体系,没有深厚积累,就无法突破。
赚快钱,本质上,是一种低质量赚钱方式。
第二个:财务自由意味着一劳永逸。其实,财务自由并不是一劳永逸。
财经作家欧成效说过人们对于财务自由很大一个误区,就在于很多人认为,财务自由,就是挣一笔钱,足够花,此后,再也不用付出,再也不用劳动,想做什么做什么,彻底实现自由。
根本没有这样的财务自由。究其背后,这是一种“一劳永逸”式的成功学思维,这种成功学思维渗透在我们思考中的点点滴滴。
求学时,“考上好大学就彻底轻松了。”
毕业了,“找了份好工作就轻松了。”
工作了,“等做上管理岗位就轻松了。”
人们似乎有一种执念,执念于毕其功于一役,度过某个阶段,人生彻底解放,彻底自由自在。这种执念体现在财务自由的思考上,就会让人变得急功近利,焦虑,铤而走险。多少人为了一个“在三十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”的虚幻梦想,进入传销,甚至犯罪,毁掉一生。
再强调一次,根本没有这样的财务自由。人生,是一场不断蜕变与成长的旅程,没有终点,求学之后会有工作,工作之后会有结婚生子,结婚生子之后会有中年危机……
你可以停下来看看风景,但无法停滞。
3
财务自由是一种富足的心态
智严大师讲过一个故事,富豪碰到一个渔夫,渔夫刚从海里打渔回来,笑容灿烂,富豪问渔夫:“今天打的鱼很多吗?笑得这么开心。”渔夫说:“不算多,之前打过更多的。”富豪问:“既然不多,为何今天这么开心?”渔夫说:“虽然不多,但对我来说,已经够啦,为什么不开心呢。”
富豪不明白,这么点鱼,如果卖掉换钱,才卖几百块钱,几百块钱,连自己平常一包抽的烟,都买不起,为什么会开心呢?富豪不明白,他需要几百块钱一包的烟,才能快乐,但渔夫并不需要,他不抽烟。
智严大师说:“真正的自由,不是拥有一切,是管理自己的欲望,没有人可以拥有一切,但你可以学会知足。”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好:“真正富有的人,不是拥有最多的人,而是需求最少的人。”
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·穆来纳森和埃尔德·沙菲尔在畅销书《稀缺》中写道:
那些长期陷入贫穷的人,即使给他们一笔钱,他们的运用方式也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破产,从而长期陷入贫困。
因为,财富并没有让那些暴富的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,反而可能滋生了骄纵和不良生活习惯。
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新闻:有的人受到上天垂青,意外中得大奖,可是随即陷入纸醉金迷的生活,最后反而活得生不如死。
在美国,超级大乐透又被称作“死亡诅咒”,获得巨额财富后能善始善终的人,其实并不多。
曾经一度看到很多人非常信奉“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”的说法。
不可否认,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的暴发户,一旦有了钱,就作威作福。可是,那些真正懂得财富意义的人,往往能够在金钱面前保持自律。
比如,通过持续有效的运动来保持身材,通过正确及时的学习来保持精进,通过和更优秀的人建立圈层效益互相赋能。
不会理财的人,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,也无法摆脱负债累累的人生困局。
有钱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步入真正的“精英阶层”,因为有些人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已经谬之千里、满盘皆输了。
富人越有钱越富,越富越有钱,本质上而言是因为他们懂得造富而非被财富所牵绊。
就像《西虹市首富》中钱生钱的故事看似大快人心,而现实世界却更加复杂。
金钱是中性的,不主动作恶,也不主动行善。但金钱自带的流量和影响力,却加剧着马太效应,让富者益富,贫者益贫。
那些梦想能赚大把快钱的人,即便拥有了也终将走入消费误区而出现守不住财富的结局。